努力做一篇有点励志的暖文
发布时间:2015-06-03 浏览量:0
前段时间,接到吴玲玲老师的邀请分享一些留学的经验,于是回去轻轻地学习了一下王诩祊学长的碎语青春,然后发现,学长已经很详尽而客观地分享了各方面的留学申请学习生活经验,无比靠谱地可以作为英国留学指南加精帖, 因此我还是很没出息地抒发下主观感受吧,努力写一篇励志的暖文,勉强的散发一下正能量吧,与正走在上坡路上的所有学弟学妹共勉。
回首我这一年,俨然一部学渣的成长史,当时选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 便是每次赶coursework 时流的泪。 但要说后悔,并没有,这也许是我这有独立意识的十几年来做的不靠谱也最有勇气的决定。以一个学的也不咋滴商科的本科背景, 去读一个有点厉害的工科master,想想也是蛮拼的(我本科时是物流管理专业现在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交通研究学院学习交通规划专业)。
其在我刚到英国时,是充满惶恐的,得知这个学院只有很少的华人时(加上港澳台及马来同胞一共13个),是有点抗拒的,当发现这为数不多的华人伙伴都是各种名校背景而其他外国同学更加厉害时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现在回想当时的处境,像极了游戏角色在新手村的降生。
到英国的第一天也是充满曲折。首先,我是一个人飞来的,原本联络好的同飞伙伴买错了机票,在莫斯科我们就分道扬镳。然后到了曼彻斯特机场后,我便换上事先准备好的英国当地手机卡,正要打给接机人时发现,卡里竟没话费;于是我便试图使用公用电话法,发现没硬币用不了。 于是便求助机场工作人员,在好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了接机人然后被接回了利兹的员工宿舍。接着, 在宿舍楼下准备check in 的时候发现,由于系统暂时故障而我也没有事先记下房间号, 工作人员也无法确定我的房间。没有话费(当天周末,所有商店五点左右关门,没法充话费)再次雪上加霜地让我没法联系到之前认识的在利兹的所有人。呵呵,这就意味着,这天我要拖着行李露宿街头了!!!然而,幸运的是碎语青春里的王学长这时刚好打酱油路过,用他手机帮我查了邮件,确定了房间号,于是我便住进了工作人员安排的临时房间里。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天在房间窗口看到的晚上10点钟的晚霞,散发着一种醉人的红色,那是我之前从未领略过的楚楚动人的美,像是一个漫长告别却又像是一个沉默的开始。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的我任务仿佛只有一个,那就是认路!从家到学校的路,从学校到家的路, 从教室到教室的路,各种各种的路…… 那时,我每天都会因为迷路而迟到。其实,路痴是一种挺令人心疼的动物,正常人是绝对无法体会我们路痴同样一条路正着走反着走,白天走晚上走都能有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哦,不对,其实当时那个月还有一个任务是写作业,只是那时语言课的作业和学习强度和现在的作业比起来too young too naive, 已被我的脑洞自动过滤掉了。
然后到了九月多,正课开了始我便愈发庆幸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和学院了。第一节课,是一个类似于全年学习的introduction 之类的lecture,我也见到了我们学院这年的master的所有同学,穿插于各种肤色的人中,为数不多的几张亚洲面孔,在巨大的lecture room 里,隔着人群充满好奇的而友好互相打量。我很难言明这是一种什么心态,这大概就是我们这种小学院有异于充满国人的商学院最大的差别,大家看到肤色相近的人都会有种莫名的亲切。后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这13个华人也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大家各种互相帮助很团结也很暖心,大概身在异乡,人总会需要一些来自同背景伙伴的精神寄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跟其他各种不同文化宗教的外国同学的交往和友谊,我们每个人都渐渐有了关系要好的外国朋友。每人过个生日,脸书收到几十条祝福也是无比正常的事情。正课开始后,学习陡然紧张起来,由于语言的缘故,一开始并不是太能够完全理解教授上课讲的内容但出于害羞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提问,于是每节下课的间隙的10分钟里,都几乎在大家对不懂问题的讨论中度过,这是一种我几乎在高中才经历过的求知欲爆棚的场景。说到这,不得不得承认,英国的校园里绝对充满一种深沉的学术氛围,能让人心思沉静的想要去学习。各种common room 和休闲区域都不乏一边吃东西一边学习或者讨论学术问题的人。校园的图书馆里有大量silence study area和 group discussion area, 校园里也有很多机房,但这些地方平时的上座率都有三分之二,到了final 前都接近爆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坐在图书馆或者机房的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认真的在学习,真是与大学时坐在图书馆里玩手机的我鲜明对比。每次置身cluster 那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绝壁是我听过的最有力的鞭策,忘了从何时起,我进了图书馆后便再也没有拿出来过手机。
第一次做作业,那种完全没有头绪的紧张与忐忑我已经快要不记得,但第一份作业的成绩我不会忘记,仅有49,在英国大学的评分标准里50分是pass,这大概是我这一年最低的成绩了,marker 是一位无比严谨的德国老师,精细到连用词不当都帮我改出来。我还记得我拿到feedback时复杂的心情,恨不得把老师评语里的每句话都背出来提醒自己以后再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其实,平心而论,这些作业真的很难写,也可能是由于我自己太学渣的缘故,这快一年的与作业战斗回合中,我看遍了英格兰1,2,3,4,点钟的天空,为了写作业凌晨两点钟睡觉是常有的事。由于我比别人还多一些拖延症写到四点钟也经常有,最夸张的一次,活活写了一整夜到早上八点钟,然后洗了个澡,开始新的一天。虽然很多留学的伙伴调侃只要专业选的好,不到final也像高考, 但这些赶作业的经历对我来说却既艰难又深刻。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鲜活,自己可以做到为一个简单目标而如此地拼搏,让我感受到无限的可能性。从一开始每天写500字都分外艰难到后来日产3000字简直是屌丝逆袭般的飞跃。后来,随着写得作业多了起来,也可以拿到六十多甚至再高些的成绩了。一开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拿pass就好,后来开始一点点要求高了,虽然distinction 不敢企及(70+是distinction),但不拿到merit(60+)却总会有点不甘心。我也能日益感受到我有一个质朴的学渣正在变身为一个有追求的倔强学渣。
其实这种心态和追求的转变很大程度来自于身边伙伴和老师的影响,有人说优秀的人就像是一团光芒,和他们呆久了就再也不想走回黑暗里去了,这也是我选错专业却乐在其中的主要原因,我不太了解别的专业怎么样,反正在英国,工科的学习强度还是蛮大的。先说一说我所接触的老师吧。在我们学院,我认识的中国内地的老师一共有两个,比较经常接触是一个刘姓女老师,她大接近60岁的样子,虽然头发已掺杂些许花白,但却总是衣着时尚,举止优雅地教我们充满各种抽象复杂数学计算的modeling 课程,她透过重重复杂的理论与冰冷公式里流露的出来亲和力,是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的。刚刚开始modeling课程的时候,我曾一度以为她只是个30出头,PHD刚刚毕业的助教,后来随着课程深入便惊叹于深厚的知识背景与学术能力,而且发现她竟然看起来年纪轻轻便是副教授,于是在选择毕业论文导师的时候便关注了一下她的背景,然后活活被闪瞎狗眼,从20年前便在我们学院任职的她是北大的本科+剑桥的博士,各种学术协会的会员,还有各种厉害的头衔。到了第二学期,又选了一次她的课,有一次意外发现我们学院开发出的最有名的动态交通系统模拟软件(该软件被英国各种公司大规模应用)竟然出自刘老师之手,而我们学习这个软件时,她也只是很低调地简单介绍了自己是主要开发人,在大家练习的时候自己找个角落里安安静静地看文献。后来又听说,她的两个儿子都毕业于出国无数名人的伊顿公学,真是由衷感叹中国人能在海外各方面都这么成功真是太难得了,不由地自己也暗自决心再努力一点,虽然不敢契机能达到刘老师那样的高度,但至少让自己努力和这些真正大神靠拢一些。
除此之外,其他外国professors也是背景和学术无比强悍,得白玫瑰奖的,被女王接见的种种顶级的学术牛人总会让我觉得我离他们的世界这么近那么远,自己仿佛珠穆朗玛峰脚下的一粒尘埃,遥遥眺望,不可企及。
当然,身边的同学也是各种神一样的存在。好多人都觉得一个高的起点要胜过努力拼搏很多年,奋斗了20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之类的文章火遍大江南北,甚至之前我也坚定地这么以为,诚然,起点是非常重要,但这并不能动摇努力奋斗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当我认识了M之后。M是一个无比爽朗的湖南妹子,带有湘妹子特有的率真与可爱,第一次见面便对她充满好感,她对朋友少有的大方自己生活地却分外节俭,因为我所认识的中国员工在英国读研的几乎都是自费,大家家境应该都还过得去,所以开始只当她是个朴素而懂事的姑娘。后来相熟之后才知道,M不仅是个懂事的姑娘,更是个了不起的奋斗者。一次聊天,M不卑不亢的跟我讲起起她家是住在湖南的山村里的,生活并不富裕,通过高中的奋斗她考上了重庆大学,在毕业之际她努力争取到了武汉大学的保研机会。但是她突然产生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而事实上,各种客观条件似乎并不允许,正好,当时他们学校有一个欧洲学术组织资助去英国留学的名额,在人才济济的重大,只有她牢牢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她辛酸地说起,为了达到条件她必须要考雅思,可当时连报名费都凑不够,而彼时的她还正在准备一个国际数学建模大赛的她每天要很努力地挤出时间去准备雅思,我很难想想她究竟付出了怎样程度的努力,第一次考试就达到了6.5的要求。而后的暑假她努力地做兼职终于挣够了飞往英国的机票钱。我开玩笑地同她讲,你这么厉害出国一定没有花家里一分钱,她羞涩地一笑说,并没有,临走时爸爸还硬塞给她了三千元(人民币)。我默默地算了下自己为了出国家里支出的花费,心情无比复杂。从那以后,我仿佛懂了什么才是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懂了靠自己的奋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其实,在不少人的想象中,国外职工中应该不乏挥金如土游手好闲的各种二代,而事实上,不造是不是运气不好的缘故,我竟没有见过一个不学无术的土豪。低调并学起来很拼的土豪倒是时不时鞭策着弱弱的我。我们同学里有一个黑人大哥,三十岁左右的样子,总是穿着端庄,长得像极了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见到同学总是很儒雅地一笑,很礼貌地同你握手互问“how are you”。他很爱学习,我跟他相遇几乎都是在图书馆,机房之类的地方,每次他都是在看文献,研究他感兴趣的交通问题,上课总是会提出一些很有见解的问题。原本我只以为他就是一个好学的黑人大哥,后来加了face book后看到他的头衔竟是price,头像也是一张加冕仪式之类的照片,头戴皇冠,虽然是来自非洲一个不知名的国家,但却是货真价实的王子大人!另外一位曾经跟我group work合作过的来自安哥拉黑人大叔,看似高冷,相熟之后确认为逗比一枚,学习也很是刻苦,常常遇到他在图书馆刷夜学习,group work 时也很是很一丝不苟。后来,才发现这个一把年纪还很拼的逗比真实身份是某知名慈善组织的投资人+CEO。不止这些外国同学,其他的华人小伙伴,不论家境背景,在学术上都是无比正经的,在那些赶coursework 不眠不休的夜晚,我们都是在微信或是脸书上激烈讨论与相互鼓励中度过的,不忍回想我也清楚,这才是最好的时光。
通过这些辛苦而充实的时光的打磨,每个人都在成长。我也从一个路痴,成长为一个会在各种地方使用google map 找到路的路痴;从一个暗黑料理界的新星,成长为新东方烹饪学校优秀毕业生;从一个基本办公软件都用不好的小白,变成了一个可以徒手写代码,勉强能编程的大白,有时,我自己都会惊讶,从什么时候起, get 到了这么多技能。有时,我在想,出国留学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优秀的人,更多的可能性,它让我走在艰辛却辽阔的上坡路上。可是,这只是一种上坡方式,不管是在校园里的学弟学妹,还是考上研究生或者找到工作的伙伴们,谁又何尝不是走在上坡的路上呢,只要你愿意,总能看到更辽阔的天地,总能邂逅更好的自己。只要尚在努力,你便走在路上…
P.S.在这个约克郡依旧冬夏随机交替的五月里,我心情比英格兰的风还要狂躁。“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苍凉感和“前路茫茫未可知”的困顿依旧挥之不去。于是我决定在keep calm and carry on 之前,抒发下工科狗的情怀,cheer me up,如果可以的话,也努力地温暖下同在奋斗的所有人。